【年節系列故事第四集:傾聽】
昨天分享了知識份子的風骨、吳晟老師的典範,知道了我們若要以知識份子自居,我們不只要堅持,更要有中心思想。中心思想要怎麼來?我認為那來自思辨,來自傾聽社會的需求,這讓我回想起了那趟台東之行……
我是台東的常客,這地方對我從不陌生,但隨著身份的轉換,這次一月底在台東和在地人的閒聊、與縣長及議長的會面,大大震撼了我的思維。
台東對我們來說,可能是一方淨土,是片遺世的天堂,然而對在地人而言,這裡是個無法活得愜意的家。
青壯年人口不斷外流,使得當地老年化嚴重、原民文化傳承不易,更因為缺乏建設基金、無法完成全面市鎮規劃、重要古蹟無法修繕,工作機會消失,觀光資源一點一點流失,更有許多充滿歷史意義的古蹟埋沒在小鎮的沒落裡。
當開發成為不得不的選項,社會大眾開始不願意面對問題,我們把問題丟回台東,號稱要讓台東人自己做決定,卻總是忽略台東人很少有自己發聲的機會。
「拜託別再用西部人的想法來看台東,你們拿走所有的決策權,卻又叫我們解決問題,西部人如果真的那麼厲害,那你告訴我這條出路在哪?」台東朋友的一席話,令我啞口無言。
分裂,起源於不公,花東受限制的開發使各鄉鎮根本站不上和西部一般的立足點,東西的分裂、城鄉間的敵意開始萌發。
我在上任前,這樣的一趟旅行,我聽到了在地的聲音,我終於知道台灣光是在區域發展上的不公就有多麼嚴重,這是一個在眼前不公的事實,我要改變這一切。
因為傾聽,我終於找到了一個「消除不公」中心思想,找到讓我可以努力的方向。
台灣還有著許多的問題,當這片土地需要我們時,你也願意聽她說嗎?